氮封阀气体分析系统与安装技术规范

氮封阀气体分析系统与安装技术规范

一、氮封阀气体分析系统架构

1.系统组成模块

压力监测单元:采用精度不错压力传感器(量程0-10kPa,精度±0.1%FS),实时采集储罐顶部压力数据。传感器需具备防爆认证(ExdⅡCT4),输出信号为4-20mA。

气体成分分析模块:配置在线式氧含量分析仪(检测范围0-25%VOL,分辨率0.01%VOL)与VOCs检测仪(检测限0.1ppm),采用电化学传感器与PID光离子化检测技术组合。

数据处理终端:集成PLC控制系统(西门子S7-1200系列)与触摸屏操作界面,实现数据采集、逻辑运算与报警输出功能。预留MODBUSRTU通信接口,支持与DCS系统对接。

稳定联锁装置:设置三层报警阈值(预警值1%VOL、报警值3%VOL、联锁值5%VOL),当氧含量超标时自动关闭进料阀并启动氮气补给系统。

2.关键技术参数

响应时间:压力传感器≤50ms,氧分析仪≤10s,VOCs检测仪≤30s

采样方式:采用隔膜泵循环取样(流量1-2L/min),配备粉尘过滤器(过滤精度1μm)与冷凝除湿装置(露点≤-20℃)

校准周期:压力传感器每季度校准,氧分析仪每月零点/量程校准,VOCs检测仪每周单点校准

环境适应性:工作温度-20℃至+50℃,防护等级IP65,抗电磁干扰能力符合IEC61000-6-2标准

二、氮封阀安装技术规范

1.安装前准备

设备检查:

核对氮封阀型号(DN25-DN100)、压力等级(PN16-PN40)与材质(304不锈钢/316L不锈钢)

检查阀体密封面(粗糙度Ra≤0.8μm)、阀杆直线度(≤0.1mm/m)与执行机构灵活性

验证压力传感器、氧分析仪等仪表的检定证书性

管道预制:

导压管采用316L不锈钢材质(外径Φ14×2),内壁电解抛光处理

取压点设置于储罐顶部中心位置,距罐壁距离≥1m

安装根部阀(不怕温≥200℃)、冷凝弯与排污阀,配置反吹扫接口

2.安装施工要求

机械安装:

氮封阀垂直安装于储罐顶部,阀体中心线距罐顶平面≥0.8m

采用对焊连接(坡口角度30°±2.5°,钝边0-1.5mm),焊接后进行1射线检测(RT-Ⅱ级合格)

设置检修平台(载荷≥250kg/m²)与防坠落护栏(高度≥1.2m)

电气接线:

传感器信号线采用屏蔽双绞线(RVVP3×1.5mm²),穿镀锌钢管敷设

电源线与信号线分开布线,间距≥300mm

接地电阻≤4Ω,防雷接地与设备保护接地共用接地网

3.系统调试流程

气密性测试:

使用氮气进行保压试验(压力1.5倍设计压力,保压30min)

泄漏率≤0.0001Nm³/h,采用肥皂水涂刷法检测焊缝与法兰连接处

仪表校准:

压力传感器调零点与量程,误差≤±0.05%FS

氧分析仪通入标准气体(0%VOL、5%VOL、21%VOL)进行三点校准

VOCs检测仪使用异丁烯标气(10ppm、50ppm、100ppm)进行线性校准

联锁测试:

模拟氧含量超标工况,验证进料阀关闭与氮气补给系统启动的响应时间≤5s

测试呼吸阀与氮封阀的压力联动关系(呼吸阀开启压力>氮封阀关闭压力)

三、典型应用案例与优化建议

1.某石化企业储罐氮封系统改造

问题描述:

原系统采用单点取压方式,导致压力监测滞后,氮气消耗量增加30%

氧分析仪未配置反吹扫装置,频繁出现传感器中毒故障

改进措施:

增设环形取压管(Φ25×3不锈钢管,周向均布4个取压孔)

安装自动反吹扫系统(定时/定压双重触发,反吹压力0.4MPa)

优化氮封阀控制逻辑,采用PID调节算法(比例系数0.8,积分时间120s)

实施效果:

氮气消耗量降低22%,氧含量检测准确率提升至5%

系统故障率从0.8次/月降至0.1次/月

2.某LNG储罐氮封系统优化

创新方案:

采用双冗余氮封阀组(一用一备),配置压力平衡管路

集成低温型氧分析仪(工作温度-196℃至+50℃)与智能诊断模块

制造移动端监控APP,实现压力、氧含量等参数的远程实时查看

技术突破:

氮封阀切换时间≤2s,压力波动≤±50Pa

氧分析仪维护周期延长至12个月,故障自诊断准确率90%

通过实施上述技术规范,某企业将氮封系统故障响应时间缩短至3分钟内,氮气利用率提升至95%以上,储罐稳定运行周期延长至5年。建议采用数字孪生技术构建虚拟调试平台,在安装前完成90%的逻辑验证工作。对于端工况(如高寒地区),需对仪表设备增加电伴热与保温措施,确定系统在-40℃环境下稳定运行。

下一篇:没有了
返回列表